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清明节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4-04浏览次数:3159


春风送暖,清明又至。明天,将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岁时百问》里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温转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色。清明节气有何特点?为什么说“明前茶,贵如金”?气象、农业专家为您揭秘。

【清明特点】

它不仅是节气也是节日

提到清明,大家会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介绍,这句话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真实写照。

清明时节,暖空气活动逐渐频繁,除了东北和西北以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12℃,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上升。而此时仍常有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多在江南地区相遇,使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华南沿海地区则多发强降雨等天气,开始进入前汛期。

“在我国东北、黄河流域等地区,清明时期还未进入雨季,气候通常干燥、少雨、多风,还会有沙尘天气,不仅没有‘雨纷纷’,而且‘春雨贵如油’。”江晓东说。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期间,人们常会进行扫墓、祭祖、踏青等活动,此外还会采制明前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茶创新团队负责人杨亦扬介绍,所谓明前茶,是指在清明时节前,从茶树上采制鲜叶加工而成的新茶。茶树在历经一冬的积累后,在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的春季萌发。此时的茶树富含氨基酸等物质,所制得的茶叶色绿形美、香高味醇。

“清明前茶树的芽叶最嫩,采摘期短、采摘要求高,加之气温仍较低,茶叶生长慢,因而产量有限。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害发生,故而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杨亦扬说,尽管有此说法,但春季温暖潮湿的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因此清明后、谷雨前的茶叶品质同样上佳。

【清明问答】 清明节应怎样礼貌问候

清明节之际,海外在线问答网站中,有不少外国网友好奇,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清明节?清明节有什么传统和习俗?

清明节因何而设立

清明节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节日。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古时寒食节和上巳节等春季节日的融合。

在古代,相传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设立,也是举家老少扫墓、踏青、野餐的节日;而上巳节则是青年妇女祓除、沐浴的佳日。当它们合而为一,意在追忆过去的同时,清明节也被赋予更丰富的意涵——新生与希望。

互相问候“安康”表达尊敬

禁火寒食、修缮坟茔、踏青插柳等一系列清明节传统习俗,都寄托了民众对逝去亲人的追悼和对先祖先烈的敬畏。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在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吃食青团既可用作清明祭祀,也是春季常见的传统特色小吃。如今,青团一般包裹豆沙、莲蓉、肉松等馅料,滋味清香甜糯,深受民众喜爱。

清明期间,民间一般多互相问候“安康”,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之情。

祭祖传统追溯到何时

祭祀是古代“国之大事”。在以天神、地祗、人鬼(祖先)为对象的三大祭祀系统中,祖先祭祀又成为重中之重。有学者认为,原始的祖先祭祀应当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祖先崇拜发展而来,是人类对自身生殖、繁衍能力的膜拜。

早在周代,祖先祭祀便成为当时重大的社会活动,贯穿于“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传统五礼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周代对祖先祭祀的重视和祖先祭祀活动的频繁。

尽管周代祖先祭祀带有浓厚的等级局限性,但祭祖过程中也彰显了重孝、崇德的人文特点,在强化秩序、亲睦家族、整合人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中华历史影响深远。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祖,逐渐成为约束和衡量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人人习而从之。

祭祖为什么要“烧纸钱”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出自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日对酒》,讲的是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中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蝴蝶四处飞舞。学界普遍认为,“烧纸钱”习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寄托了在世者对离世之人的悼念哀思。

随着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各类绿色祭祀方式逐渐取代“烧纸钱”等传统节俗。作家冰心曾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在中国,绿色祭奠、文明祭祀蔚然成风。放置鲜花绢花、种植青柏等绿色祭奠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家庭缅怀会、网上纪念堂、直播代客祭扫等“云祭祀”,成为不少民众的选择。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祭祖

小为家,祭祀亲人;大为国,缅怀先贤。这实质上是一种敬祖报本、慎终追远的精神观念,蕴含着“虽有悲欢离合,但生活仍充满无限希冀”的哲理思辨。

以墓祭为主要形式的祭祖行为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仪式表现,体现着后人对祖先的感激追念之情。在追忆故人与迎接新生的交织中,中国民众既敬畏自然,又达观开朗;既尊重传统,又积极拥抱时代变化。

斯人已逝,来者可追,一年清明又至。中华大地,已然一片春意盎然。

【清明天气】

“雨纷纷”的地方并不多

3月下旬以来,冷空气影响频繁,各地气温起伏,南方大部持续阴雨。清明小长假,我国天气也将迎来转折,南方多地雨停放晴,北方气温回升创新高。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冷暖空气均偃旗息鼓,气温不再跌宕起伏,而是一致的稳步上升,同时也不再有大范围的降水,晴或多云是天气舞台的主旋律。整个假期期间,除了西南一带有些阴雨雪天气之外,全国大部将迎来近期少有的平静天气。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清明节前就率先放晴,清明假期期间气温的回升速度也更快。

在南方,清明假期冷空气影响结束,气温开始逐步回升。华南部分地区在假期首日雨水停歇,气温上升的速度略慢一些,但是大回暖的趋势也和北方一致。

江南、华南一带,之前受冷空气及阴雨影响明显偏低的气温,将在假期期间回归到正常状态附近。大城市中,像广州4月2日仍很阴沉,预计3日放晴气温重回20℃+,假期三天的气温会小幅上升,基本和常年持平。

今年清明假期期间雨纷纷的地方并不多,有阴雨雪天气打扰的地方集中在西南一带,气温也较为低迷。

【清明防疫】

错峰避峰出行做好防护

清明小长假,不少人有返乡祭祖的需求,也会安排出游踏青。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专家提醒大家,出行要增强防疫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不去中高风险区,了解返乡政策。密切关注近期国内外发生疫情地区疫情形势,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游、出差、祭扫。及时关注各地返乡政策,提前安排核酸检测等。

错峰避峰,预约出行。如确需出行,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尽量选择室外祭扫方式,实行预约、错峰出行。外出时遵守公交、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防疫要求,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疫规定。

减少聚集,安全社交。减少人员聚集,少扎堆,不举办或参加人员较多的聚餐聚会。避免在密闭空间中聚会,活动尽可能简短并注意开窗通风。做好科学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监测。科学佩戴口罩,不握手,勤洗手,常通风,遵循咳嗽、打喷嚏时捂口鼻等社交礼仪。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外出回家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天气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