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生培养  教学培养

关于举办江汉大学2025年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赛的通知

时间:2025-07-24浏览:10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全体研究生: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研究生群体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特此举办江汉大学2025年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文化中国”大赛,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pw/hp)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平台之一,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研究生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培养中国文化认同与辨识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以文化人,以艺育美,夯实文化强国之基。

本赛事是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性竞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赛道设置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研究生(含2025级新生)及留学研究生,鼓励跨学科、跨学院组队

三、赛题设置

校内赛对接全国赛五大赛题,参赛团队任选其一:

赛题一:AI赋能文学创新

背景说明:近年来,人工智能(AI)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尤其是2025年1月国产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免费上线以后,人工智能(AI)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我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活动,也不得不回应人工智能(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赛题要求:本赛题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利用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通过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三种形式参赛,将文学与科技相结合,开启数字人文的新篇章。

赛题二:大运河文化活化

背景说明: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历史记忆,串联起南北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脉络。从春秋时期邗沟开凿,到隋唐时期贯通南北,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持续疏浚,它不仅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更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互鉴的纽带,孕育出璀璨的运河文化,如漕运制度、民俗艺术、商贸传统等。在当代,大运河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其从“历史动脉”转变为“生态廊道”与“文化名片”。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代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可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代意义”,结合“两创”理念,深入研究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活化路径。可聚焦历史文献解读、非遗传承创新、文旅IP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等方向,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创意设计等形式,提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展现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赛题三:中华英雄形象再创造

背景说明:我们的文化崇尚什么样的英雄,现实当中就会大概率地涌现怎样的英雄。中国式英雄既有“力”也有“德”。“力”的获取与施展离不开七情六欲的鼓荡,但强“力”所实现的若只是一己私情、私欲,当事人就注定不会成为人们传唱不辍的英雄(反而沦为奸雄、大恶人之流)。英雄的爱欲情仇及强劲力量大体上都汇入了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事情,既包括为正当的集体事业而奋斗,也包括以其真诚的个性追求为人们开拓了日常生活的新维度、新形态。英雄因而又是公认的有“德”之人,是持之以恒的自拔者、更新者、担当者。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这是一个需要新英雄,也一定能产生新英雄的时代。围绕“德与力”的张力共存,结合当今的时代精神,对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与英雄叙事进行再创造,有助于优化新英雄的涌现土壤,鼓舞新时代中华儿女续写中国式英雄新篇章。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选取某一或某些中华传统英雄形象与英雄叙事,使用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绘画摄影、舞蹈音乐、非遗手造、文旅融合等有感染力的呈现方式,诠释英雄人物谋求力量、涉入困局、争取胜利过程中的“德与力”“义与利”“欲与理”“法与情”“公与私”“爱与恨”等张力,深挖、活化、升华中华传统英雄基因。

赛题四:开放赛题

背景说明: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赛题要求:参赛团队可围绕“文化中国”主题,自主选题,创作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四、奖项设置

 校内选拔赛根据参赛队伍数量,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不分赛道;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为获奖参赛队、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根据参赛作品评选结果,择优推荐至全国大赛初赛。

五、赛程安排

校赛时间:2025年8月底-9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报名及作品提交

参赛队点击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m/rX4829B.aspx#进行信息填报,并加入校内赛QQ群号:742427470,进群需实名。

(二)作品提交

1. 各参赛队根据相应赛题的要求,进行作品制作(撰写),并将全部材料整理成一个压缩包后,于2025年8月20日24:00前发送至QQ邮箱2192185990@qq.com,作品和邮件主题命名格式:赛道一/二/三/四-参赛队名-作品名称。

2. 提交内容:(1)主体作品;(2)作品创意/设计说明;(3)作品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2)和(3)模板见附件。

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2)主体作品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等;请保留可编辑的源文件,以便后续调整作品格式;

3)作品中使用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部分,需在作品创意/设计说明中明确说明;

4)图形类作品提交要求:提交的作品需将作品说明、平面图、效果图等进行统一排版,格式:JPG;宽高比例:竖版3:4,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5MB。视频类作品提交要求:MP4格式,画面宽高比:高清16:9,作品时长分为短视频1-3分钟,根据需要可添加中文/英文配音或字幕,视频类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0MB;

完成报名后,各参赛队队长将各自队员拉入到通知群中,比赛后续相关安排会在群内进行通知。大赛通知群二维码:

附件:《“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选拔赛作品创意设计说明》《作品原创新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docx

 


 

研究生院

人文学院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