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启航系列微课——⑧告别社恐 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者:王露发布时间:2023-09-26浏览次数:847

第八讲:告别社恐 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讲人:何春
华中科技大学

进入大学,我们的人际交往范围比之前扩大了很多,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这种情况下,你会感觉到社恐吗?如果会社恐,又想要交朋友,那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


大家好,欢迎来到生涯启航系列微课,我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何春老师。今天想和你们聊聊大学人际的那些事。

说到人际,你会想到哪些词?
尴尬、开心、社恐、社牛……

在大学里发展人际关系重要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社交的心理实验。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邀请了一些年轻的志愿者,他们只需要躺在舒适的床上,每天就能获得20美金的报酬。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什么都不用做,还有钱赚! 

但是,这个感觉剥夺实验是有限制条件的:“躺平”的被试需要戴上眼罩限制视觉、戴上袖筒指套限制触觉、身体被固定限制行动、耳边还有仪器发出嗡嗡嗡的声音,限制听觉。

所以,你能坚持多久呢?

结果让人意外,许多被试者几小时后就开始恐慌、多数人撑不过3天,他们的共同感受有:紧张焦虑、思维迟钝、注意涣散,对脑电波的分析显示,被试者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甚至出现幻觉。

这个实验让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人无法脱离关系而存在,人的成长离不开和外界环境的广泛接触。一个人从出生之时起,就开始与这个世界建立起各种关系,尤其是身边的重要他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养育,我们才能从无助走向自立,从幼稚走向成熟。这里的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积极的链接。

它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长达85年时间里,对到底是什么因素能给人的一生带来最多的幸福感,并且会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开展研究。

大家猜一猜答案是什么?

既不是财富,也不是社会地位,更不是成就与权力,而是看似平常的人际关系质量!人这一生最重要的生活能力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成就彼此!

那么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从范围、类型、手段三个方面来看看。

一、交往范围更宽广

由高中阶段的以亲人、同班同学为主的社交,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
如不同学院、专业、年龄的同学,几十门不同课程的老师,实习实践中的偶遇人群。

二、交往类型更多样

大学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社团组织、集体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从认识到聊天、从互访到常聚,从普通朋友到好友挚友的多样可能。

三、交往手段更丰富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手段,加QQ好友时,你会发现“人际六度理论”就在你的身边,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你想认识的陌生人。当然,也要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可能遇到以下三个误区: 

1.我内向,我交不到朋友

不论是大五人格特质,还是MBTI16型人格分类,人的差异性总是存在的,有外向的就有内向的。内向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坚信我是内向型,但我依然可以交到朋友。

给大家一些小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坚信在多样的人群中,一定有能和我产生共鸣的人。

勇敢走出第一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调动你的觉察感知力,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带着欣赏的微笑,放下怕被拒绝的玻璃心,用真诚的夸赞,和那个还不认识的他(她)打个招呼吧! 

2.我社恐,我不会聊天

这里的社恐仅指正常人对社交活动产生的紧张、焦虑状态。对自认为社恐的同学们,给大家一个小建议:
从和能一起学习、一起做项目、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那里,开始练习自己深入聊天的技能。比如,别人问你睡了吗?

以下两种回答,你觉得哪个是你更愿意尝试练习的呢? 
第一种回答:
A:你睡了吗?
B:还没。
A:你在忙什么呢?
B:在刷短视频。

再来看看第二种回答:
A:你睡了吗?
B:还没,我刚看到一本有关人际交流的书,觉得太实用了。
A:真的啊!我对人际交流有很多困惑呢!一直想学习,你看的是什么书?跟我讲讲吧。
B:这是一本资深心理咨询师写的,书里说,当你迷茫、焦虑时,可以找个合适的人聊聊,所有的困境其实都有出路,这太有针对性了……

第一种对话,常常让彼此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中,第二种交流,是不是会让你在临睡前心情舒畅,期待第二天就能借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一睹为快。所以对话时,多给对方一些延展信息,会让你变得越来越会聊天。

3.起冲突,我想躲


人有相似性就必然有差异性,尤其是大学生们所处的身心年龄阶段,对自己的情绪和性格的稳定程度了解不全面,情绪管理上的经验不丰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知自己和他人在非言语信息中,传达负面情绪的能力不强,所以冲突在所难免。

遇到冲突我们可以怎么办?


秉持求同存异、彼此尊重、接纳包容的心态,系统而非片面地看待冲突事件,积极关注双方的情绪情感,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化解矛盾点。

不回避冲突,用积极的态度观察彼此、表达感受、发现需要,提出对方能够积极回应的请求,多用第一人称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同时,根据亲疏程度,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相信大家的人际交往会越来越棒。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人际与生涯发展的小秘密:邓巴150定律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通过分析不同灵长类物种的智力和相关社交数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人类大脑能够灵活稳定地应对大约150人左右的社交规模。这150人是指每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经过时间、经历的考验后,大致会进入你的这四个圈层:支持圈、共情圈、熟人圈、联系人圈。

前两者会成为你的人际强关系、后两者是你的人际弱关系。强关系会是你在遇到挫折时,最好的陪伴和支持者,而弱关系能为你的大学生活、未来的职场生涯提供差异化的有效信息,帮助大家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带来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最后,让我们勇敢迈出人际交往第一步,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关系网中,告别社恐,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息来源:省教育厅